圖1
這件晚唐耀州窯黑釉瓜棱腹執壺(圖1),高19.8、口徑7、底徑7.2厘米。侈口(圖2),長頸,圓肩,長圓形腹,餅形底。腹部兩側分置柱狀短流及扁形曲柄。腹作五瓣瓜棱形。周身施黑釉,足底露胎。此執壺是200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撥調,現已入藏在深圳市博物館。
圖2
耀州窯是一個自成窯系的北方著名窯場,創燒于唐代。窯址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,因黃堡鎮前屬耀府,故名。唐代耀州窯燒制的器物以黑、白釉瓷器為主;燒制的器類有碗、缽、壺、盤、盒、瓶、杯等生活用品,也燒一些動物小瓷俑。
黑釉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尤其唐宋金元時期特別盛行于北方各大窯口,并且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。耀州窯黑釉自唐代到明代中期一直都有燒造,但是產品不多。
注子亦稱“執壺”,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壺。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。據馮先銘著《中國陶瓷》介紹,唐代耀州窯所產的壺有一類壺和二類壺兩種:一類壺為口外撇,有頸,溜肩,肩部大于底部,平底,口與一曲柄與肩連柄的相對部位貼一短流,胎質深灰,器身施黑釉,釉不到底,底足露胎;二類壺為撇口,細頸,廣肩,腹部垂直,肩部與底部大小相等,平底,一曲柄連口與肩,柄的相對處貼一短流,器身施黑釉或綠釉,釉均施不到底,底足露胎。對比來看,深圳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執壺當屬一類壺,是晚唐耀州窯黑釉器物中的一件代表。
渝公網安備 50023202000160號